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十二章 請註意,現在我是皇帝 (2)

關燈
些年靠著契丹人過日子,這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外國幹爹,想給李筠也介紹一下。但是沒想到李筠一口拒絕,不管怎麽樣,不許契丹人沾邊,這是原則!而且,在談判桌上,李筠一口一個“忠於周室,不敢愛死而臣宋”,壓根兒就不給劉鈞面子。

誰都知道後周和北漢是什麽關系,血仇積壓了兩三代,根本無可化解,可李筠卻仍然要做後周的忠臣,而且是當著劉鈞的面直接說!劉鈞沈默了,但是已經習慣了低姿態生活的北漢皇帝最後仍然選擇了繼續合作。不過,他為此額外又給了李筠一個禮物——監軍。派宣徽使盧讚從即日起無微不至地關懷照顧李筠的軍事生活。

就這樣,談判結束,李筠從北漢那裏得到的全部好處就是——幾千名賣相不佳的士兵、一個西平王頭銜,外加一個叫盧讚的軍事特派員。

真是有夠衰!

但衰的事情還在後邊,石守信和高懷德馬上就到了,在結盟地點太平驛不遠的長平附近,雙方第一次接戰,可能是擁有巨大號召力的西平王李筠沒有親臨戰場的原因吧,潞州的叛軍居然被打敗了,損失了近三千人,還丟了澤州外圍重要據點大會寨。

這都沒什麽,一次小勝負而已,但接下來的就是重要軍情了,宋朝駐真定的二號軍事人物殿前都點檢慕容延釗以及彰德軍留後王全斌已經出動,正向澤州迅速靠攏,並且陜西、京西(今河南西部地區)諸道兵馬也已經完成集結,不僅對澤州的李筠部,就連其老家潞州,都在威懾打擊的範圍之內。

形勢劇變,李筠壓力驟增,這時他有些慌了,他一邊命令潞州的長子李守節加強警戒,一定要守住老巢。一邊自己更加小心謹慎。他的應對辦法就是收縮兵力,時刻戒備。

就這樣,太行山就在他的眼前,可是這座山的意義乃至形狀都與以前不一樣了,再不要提什麽捷足先登,順勢而下奪取黃河掌控開封,眼前的這座高山,是上天恩賜與他,讓他守住眼前的戰果,保存實力的最佳天險。

這正是趙匡胤希望他做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趙匡胤已經打出了當時手裏所有的底牌。並且他本人也於公元960年5月21日率禁軍從開封出發,24日到達滎陽,急速渡過黃河,直撲巍峨險峻的太行山。

出開封前,趙匡胤已經作了最壞的打算,他悄悄地把弟弟趙光義叫過來,小聲吩咐——“是行也,朕勝,自不待言,如不利,則使趙普分兵守河陽,別作一家計較。”

請仔細分析這些話裏的內蘊,為什麽要說“如不利,則使趙普分兵守河陽……”?為什麽不是趙匡胤本人來下令如何應對?因為趙匡胤已經決心與李筠決一死戰,不勝即死,絕無二志!而且他非常清楚,自己家裏的人都太嫩了,連最年長的二弟光義都挑不起大梁,真要到了那一步,都得倚仗趙普來支撐危局才行……就這樣,趙匡胤率領大軍,不顧一切沖上了太行山!

史稱“山路險峻多石,帝先於馬上負數石,將士因爭負之,即日平為大道”,全軍迅速翻越巍巍太行,出乎潞州軍意料之外,突然出現在澤州城下。

戰局至此,李筠已經徹底失敗了,他唯一的機會已經在他稍微猶豫的時候從他的指縫中迅速溜走。而且他沒有料到,趙匡胤敢在剛剛建國,人心未定的時候就遠離國都,禦駕親征。這嚴重打擊了潞州軍的士氣,隨後在澤州城南爆發的第一場主力決戰中,李筠近三萬人的大軍被石守信、高懷德所部擊潰,李筠狼狽逃回澤州城,回城之後才知道,這一仗下來他還是有所收獲的。

北漢派來的監軍盧讚,還有北漢的河陽節度使範守圖,連同那幾千個老弱病殘的北漢兵都被宋朝的軍隊給哢嚓了。唉,累贅都死了,應該高興啊,可是直到這時,李筠才能體會出劉鈞還有那些北漢的朋友們對他是真心實意的。你看,人家為了他,把命都搭上了,這樣的誠意難道還不夠嗎?

就算是為了這些為他而死的朋友們,他也得繼續戰鬥,絕不投降!

於是趙匡胤帶著全國大半軍隊在澤州城外日夜圍攻,操練了近半個月,可還是攻不進去。這時候新的問題就出現了,時間,要命的時候開始對趙匡胤不利。全國各地的大小節度使,尤其是南邊揚州的李重進,都在盯著澤州城,都在蠢蠢欲動,而趙匡胤的籌碼都壓在了李筠這裏,其他的地方都是空的!

也就是說,現在已經不是能不能抓住李筠的問題,而是李筠能不能拖著趙匡胤一起下地獄的問題。

局勢要求趙匡胤就算是拿他本人拿牙去咬,也得馬上把澤州城的城墻啃破。於是皇帝下旨重賞三軍,不惜一切代價攻進澤州城!

這時候趙匡胤的老班底站了出來,殿前司控鶴左廂都指揮使馬全義(當年趙匡胤受柴榮的命令召集天下壯士擴建禁軍,殿前司諸班中有散員、散指揮使、內殿直、散都頭、鐵騎、控鶴之名號。馬全義是控鶴班中的一部分)率幾十個敢死軍冒著箭雨仰攻澤州城頭。史稱“箭如雨下,飛矢貫臂,而全義拔鏃進戰”,終於攻上了澤州城頭。

澤州城終於被攻破了……人人長出了一口氣,可是誰也沒有料到,就在城將破未破,場面最亂最危險的時候,皇帝本人竟然一躍而起,跟著敢死隊第一時間沖了進去。

沒有人能夠體會到當時趙匡胤的心情,親歷殺場十餘年,從來沒有這樣驚心動魄過!往日為別人賣命,就算戰死了,也知道自己的妻兒家小有人照料,可是這時貴為天子,失敗了就求為匹夫而不可得……那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怎一個屈辱了得?

而這也正是李筠的想法,城破之後,迎接趙匡胤的是一團熊熊大火,李筠像當年的李守貞那樣,投身火海,絕不偷生。這時候,相信沒有人會再挑剔他生前的種種不智之舉了,無論如何,他敢作敢當,給自己的行為買了單。

火海映紅了勝利者的笑臉,這是趙匡胤登極之後的第一個勝利,同時,千裏之外遠在揚州的李重進的命運,也隨著這團大火被確定了。

攻破澤州,逼死李筠,趙匡胤面前的天地豁然開朗。這時他可以從容地給這次平叛的行動來個妥善的收尾了,那就是繼續進兵潞州,徹底掃平李筠的勢力。

但是在這之前,他還得先處理一個意外的收獲——北漢的宰相衛融。

倒黴的衛融,以堂堂的宰相之尊成了李筠的陪葬品。都是因為李筠從開始就和北漢的監軍大人盧讚兩人見面就掐,劉鈞沒辦法,只好把自己的大宰相派過去來做調節人。可誰知道趙匡胤來得這麽快。

這時趙匡胤的心情極好,他像閑聊一樣問了衛融一句廢話——聽說你讚同劉鈞幫著李筠造反來對付我,為什麽?

衛融笑了笑,這還用問嗎?他的回答非常無奈——我一家數十口都在太原,怎能不竭力效忠劉鈞?願陛下殺我,不然,有機會我一定逃回太原,決不會為陛下效力。

史稱趙匡胤大怒,“以鐵撻擊其首,血流披面”,而衛融大呼:“臣得死所矣!”直到這時,趙匡胤才突然猛然醒悟,停下了手,說,“此忠臣也”。於是給衛融敷藥治傷,然後聯絡北漢,要以衛融交換以前李筠送到北漢的原潞州監軍。但是北漢沒有回應,很可能該監軍已經被劉鈞給殺了。最後趙匡胤留下了衛融,給了他一個太府卿官做。

這裏請註意,趙匡胤的突然猛醒。這位世所公認的仁德之君,有時會從心底裏的某種本能出發,一瞬間還原到最初那個縱橫沙場殺人無數的將軍角色裏,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粗野強暴的本性。這樣的事以後又發生過幾起,但是隨即就都被他轉念間就恢覆的理智給克服了,而無一例外的,理智的恢覆,都帶給了他豐厚的回報。

就像這時,趙匡胤不殺衛融,反而優遇的消息傳了出去,舉國一片慶幸,包括李筠的兒子李守節,也包括趙匡胤一方已經對他背叛不忠的臣子們。

先說李守節,趙匡胤繼續北上,剛剛到達潞州李守節就出降了,再沒有動過一刀一槍。趙匡胤不僅赦免了他,還封他為單州團練使,並且免掉了當年澤州、潞州的租賦,讓北疆迅速平定。這樣不僅軍事上再沒有反叛,就連民心也一下子對新興的宋朝徹底歸順。

僅僅一個多月,趙匡胤就勝利凱旋了。回到開封,他做的第一件事還是寬恕。比如先朝的大臣李谷,他在這段時間收了李筠的五十萬貫錢,證據確鑿,都成內應了。這樣的背叛不說在五代十一國時,放在哪一個朝代裏都會人頭落地吧。可是趙匡胤一笑了之,不予理會。其他的像中書舍人趙逢侍,跟隨出征,可是根本就不看好趙匡胤,自己從馬上掉了下來,說腳脖子崴了,一定要脫離趙匡胤的隊伍。事後趙匡胤更加理都不理,就當什麽都沒有發生。

這樣的例子很多,不必一一細舉。至於趙匡胤的處理辦法,就顯示了他作為一個過來人,雖然還很年輕,但是對人情世故的透徹理解。

人,起碼要懂事。想想看,權門如市,你有權了大家都來,沒權了大家自然都散,這天經地義。同樣的道理,你的皇帝當好了,都巴不得來巴結你呢,怎麽還會背叛?所以,強求每一個人從心裏往外地臣服你,是件非常無聊的事。

這就是像是夫妻之間,全身心地水乳交融當然再好不過,但其實大多數只要能做到互相忠誠就謝天謝地了。一個成功的皇帝,能讓不管是否真心服從的臣子都努力辦事,這樣其實就夠了。仁義道德,君臣父子,有時就是一層你知我知的窗戶紙,至於那層紙的後面是什麽,更是大家都知。

但是,無論對誰寬大,都不包括李重進。趙匡胤坐在都城開封的皇宮裏,目光穿越過無數的山河社稷,森冷地盯向了李重進所在的揚州。桀驁不馴的李重進,軍功顯赫的李重進……可惜啊,就算再加上個忠誠可信的李重進,都不會再讓趙匡胤動心。

公元960年7月趙匡胤攻滅了李筠回到了開封,幾天之後,就發出了詔書,徙原中書令、淮南道節度使李重進為平盧節度使,移鎮青州(今山東益都),克日即行。

這條命令一經頒布,所有人立即就知道了李重進的命運。大家還記得後唐皇帝李從厚、李從珂,以及後晉的石敬瑭這些人的興亡起源嗎?對,就是讓節度使搬家。節度使一旦離開了自己的根據地,幾乎立即就會在路上遭到滅亡。現在只是宋初,誰會知道它有多長的命運?當時所有人都還保留著五代十一國時的思考規律。其中包括了李重進本人。

但是讓他以及所有人都迷惑的是,趙匡胤緊跟著又發出了一道旨令,令六宅使陳思誨帶鐵券丹書去揚州撫勞李重進,以表示朝廷對李重進的隆重尊敬以及永遠愛戴的真誠。

李重進蒙了,事情比較反常。見過皇帝修理節度使的,可沒見過有皇帝這麽玩節度使的。趙匡胤,你到底要幹什麽?思前想後,他決定相信趙匡胤一次,準備跟著陳思誨一起進京謝恩,就此做個大大的順民。可是他的部下們不幹了,旁觀者清,他們都看出了這是個標準的大坑,跳進去就別想再活著出來。而李重進已經徹底地方寸大亂,有人勸他就聽,這下子不僅不進京了,還公然把陳思誨扣留,開始修城練兵,要跟趙匡胤大幹一場。

決戰的時候到了。李重進尋求所有可能的幫助。他給南唐的皇帝李璟寫了封密信,要求李璟看在過去和趙匡胤苦大仇深的分上出兵助戰。可萬萬沒有料到,李璟現在是每日裏尋章摘句,力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結果連處理國事時也是大大地與眾不同,他居然把密信直接送到了開封,讓趙匡胤成了最後的收信人。

還有什麽可說的?李重進暴跳如雷,開始加倍地疑神疑鬼,結果適得其反,揚州都監、右屯衛將軍安友規再也受不了他,在一天夜裏帶著幾個親信從揚州跳城墻逃到了開封,向趙匡胤告急。這一下李重進瘋了,他懷疑起每一個人,把平時對自己不那麽親切的幾十個將官突然抓了起來,不問情由,一股腦都砍了腦袋。

殺完了人,李重進才松了口氣,省心了,這下子應該就沒有叛徒了吧……結果真正省心了的是趙匡胤,時任樞密副使的趙普漫不經心地說——李重進仗江淮之險,繕修孤堡,盡采守勢。既無恩信,覆傷士卒。外絕救援,內乏資糧,急攻急取,緩攻緩取。其亡必也!

趙匡胤決定緩取,任由李重進在揚州變本加厲地砍自己的樹根。直到9月20日,趙匡胤才下令削奪李重進所有官職爵位,在10月21日,下詔再次親征。盡管如此,他還是不敢輕視李重進的戰場能力,調石守信、王審奇、李處耘、宋延渥等親信大將一同出征。

但是歷史證明,這都是多餘的了,戰鬥力離不開凝聚力,李重進已經人心離散,再也組織不起來有效的抵抗。當年11月11日,趙匡胤親臨揚州城下,揚州城隨即陷落。縱橫沙場,所向無敵的李重進,居然在敗亡時,沒有讓自己的敵人付出大量鮮血的代價,其失敗比李筠還要頹唐。

揚州城裏,迎接趙匡胤的是另一場熊熊大火,剛烈的李重進同樣選擇了葬身火海,連給敵人示眾炫耀的屍體都不留下。歷史證明,英雄真的只可遠觀,沒法近瞧。你能想象他揮刀殺敵英勇瀟灑,可是你身臨其境的話,不是被嚇著,就是被崩了一身的血……

最後的勝利者,又一次屬於既是英雄,同時又是個沒法猜測的覆合體的趙匡胤。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